脊膜瘤生長緩慢,除非發(fā)生瘤內出血或囊性變等使其體積短期內明顯增大,臨床主要表現為慢性進行性脊髓壓迫癥狀,導致受壓平面以下的肢體運動、感覺、反射、括約肌功能及皮膚營養(yǎng)障礙,由于脊髓的代償機制,癥狀可以表現為波動性,但總的趨勢是逐漸惡化。
脊膜瘤的早期癥狀不具有特征性,也不明顯,多為相應部位不適感,和(或)非持續(xù)性的輕微疼痛,亦可能被誤診為胸膜炎、心絞痛、膽囊炎等內科疾病,或是關節(jié)炎、神經根炎、骨質增生、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等,一般給予對癥處理也可緩解,從而延誤治療。
檢查
1.影像診斷
腫瘤在影像檢查中表現為界限清晰的占位病變,極其容易強化表現。
2.CT
非增強掃描,不容易與脊髓區(qū)分,表現為與脊髓組織接近的密度。引入對比劑后,與脊髓同樣的強化。
3.MRI
T1WI、T2WI中表現與脊髓相等信號。有些瘤體血供豐富的在T2WI上表現出瘤體內流空信號,但瘤體邊界清晰,沒有向周圍神經組織侵犯的表現。
脊膜瘤屬良性腫瘤,一旦發(fā)現,只要患者身體條件許可,都應及早手術,預后良好。理想的手術結果應是腫瘤及其附著的硬膜一并切除,但能否做到取決于腫瘤的大小,其與脊髓的關系和所在的脊髓節(jié)段。
上一篇:脊膜瘤的發(fā)病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神經鞘瘤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