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被帕金森病奪去了行動能力,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在痛苦中掙扎、絕望。然而,醫(yī)生告訴我們,帕金森病患者擁有跟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并非完全不可能。
藥物治療必須走出的誤區(qū)
很多人對帕金森病的認識不足,仍存在不少誤區(qū),導致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甚至早早地放棄了治療。
誤區(qū)一:反正治不好,吃不吃藥都一樣。
帕金森病目前尚無特效方法可以治療好此病。于是,不少病人覺得“反正治不好,吃不吃藥都一樣。”就認為是“被判了死刑”,然后非常沮喪、無助和絕望,甚至自暴自棄拒絕治療。其實,比疾病更可怕的是患者的絕望和自暴自棄,帕金森病通過科學的治療是控制和改善癥狀的。
誤區(qū)二:藥越吃越“僵”,不如不吃。
有些家屬覺得患者吃藥后身體變得越來越僵硬,活動同樣不方便,不如不吃。
其實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可以通過精細調整藥物種類和劑量,來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不能因此而否定藥物治療的效果,更不能排斥藥物治療。
誤區(qū)三:吃久了耐藥,盡量少吃或推遲吃藥。
“帕金森病不是吃幾個療程藥后癥狀緩解就可停服,而是如果一旦吃上,需要終身吃藥。然而,藥物治療最有效的時間一般只有4~6年。”“過早或過晚服用藥物都是錯誤的,如果癥狀輕微,對工作和生活沒有影響,可以暫時不吃藥或服用一些神經營養(yǎng)類藥物,推遲服用多巴類藥物;但如果癥狀明顯,就應該及時吃藥,以控制癥狀。
如果不幸得了帕金森病,正確認識帕金森病,配合醫(yī)生的指導,進行科學規(guī)范的治療,對延緩疾病的發(fā)展是十分必要的。
“在早期,癥狀較輕,吃藥效果又好,不需要手術;在很晚期,藥物治療已經山窮水盡的時候,手術也回天乏力,因此不要延誤手術時期。”醫(yī)生建議,“外科手術通常在發(fā)病5年后進行,對以震顫為主要癥狀的患者因為震顫對外科治療反應比較好,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好,在發(fā)病3年后也可以進行手術。”
上一篇:手機玩多了,會不會得腦瘤? 下一篇:帕金森病患者外出旅游的注意事項
黨建引領聚合力 學思踐悟淬思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