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歲的徐阿姨終于成功脫離了呼吸機,一兩個月后她的氣管切開部位就可以封管了。這是她從外院轉(zhuǎn)入上海藍十字腦科醫(yī)院九樓外科ICU(重癥監(jiān)護室)搶救以后度過的第五天。
徐阿姨能轉(zhuǎn)危為安,也是一個奇跡。她是腦干出血、重度腦梗,并發(fā)肺部嚴重感染,昏迷不醒。由于病情嚴重,氣管已經(jīng)被切開,上了呼吸機。剛轉(zhuǎn)進來的時候,家屬都做了最壞的打算:腦干出血的患者常有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肺換氣功能降低,造成腦供血不足,進而加重腦水腫。腦水腫進一步加劇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腦組織壞死,會增加腦干出血患者的致殘率及死亡率。所以控制肺部感染是治療的重點,然而昏迷不醒又會使患者沒有吞咽反射,肺部的痰液不及時吸出又會加重感染,就這樣,患者的情況會越來越壞。
尊重每一個生命,堅持對每一個生命永不放棄希望
看上去患者已經(jīng)危在旦夕,家屬抱著最后一絲希望找到了李魯萍主任,幸運的是,他們找對了人,ICU李魯萍主任團隊又一次憑借專業(yè)、勇氣和細心把一位危重患者從死神身邊拉了回來!
ICU,一個與死神博弈的戰(zhàn)場
重癥監(jiān)護室(Insensive Care Unit) ,簡稱ICU,講究治療的深度,追求成功率,直接反映醫(yī)院的綜合救治能力,體現(xiàn)醫(yī)院整體醫(yī)療實力,是現(xiàn)代化醫(yī)院的重要標志。藍十字腦科醫(yī)院的ICU,幾乎所有設備都來自進口,李魯萍的團隊就像戰(zhàn)場上“三頭六臂”的元帥和士兵,熟練運用手中的各種武器,幫助昏迷不醒的、臟器衰竭的、并發(fā)癥嚴重的患者、植物人,與死神交戰(zhàn)。抱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宗旨,李魯萍主任就是那個帶領團隊,幫助患者一次次和死神搏斗、并且經(jīng)常取得勝利的勇士。談起徐阿姨五天脫呼吸機成功,李魯萍主任說:“類似這樣的病人,我們真的救回來很多很多!”
ICU,就像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
那么,是什么“秘密武器”,讓他們力挽狂瀾、一次次把走在去往黃泉路上的危重患者、植物人救回?是什么力量,讓他們在全市一千多個競爭者中力拔頭籌、獲得上海市社會醫(yī)療機構2015~2016年度“優(yōu)秀科室”榮譽?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案例中,我們找到了答案。
運用電子支氣管內(nèi)窺鏡成功控制肺部感染
救治徐阿姨這樣的患者,李魯萍使用得心應手的武器之一就是電子支氣管鏡,電子支氣管鏡尤其適用于危重病人的緊急搶救,平時常用于檢查,最近幾年也應用于治療。因為曾有在胸科醫(yī)院工作三十多年的豐富經(jīng)驗,李魯萍主任對氣管鏡的治療應用掌握得爐火純青。迅速、準確使用氣管鏡可以及時將患者肺內(nèi)深部痰液吸出,同時正確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有效控制好肺部感染,就可以較好控制腦干出血等病情,及時挽救患者的生命。
李魯萍主任運用電子纖支鏡為肺部感染的患者吸痰
ICU近期成功救治的五十多歲的俞某,送來的時候腦干出血、腦梗,肺部感染,昏迷不醒。要搶救這類危重病人,使用氣管鏡一般需要切開氣管,但患者家屬不愿意切開氣管。李魯萍主任把難度和風險留給了自己,滿足了家屬的要求。在不切開氣管的情況下,仍然成功使用了纖支鏡控制了肺部感染的問題,同時使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在病房進行康復訓練,經(jīng)過精心的治療和護理,患者目前已經(jīng)康復出院。
三十九歲的患者戴某轉(zhuǎn)入藍十字腦科ICU時,高血壓,腦干出血,肺部感染,氣管切開,上呼吸機。李魯萍主任照例使用了支氣管鏡成功進行深部吸痰,配以針灸、中藥活血化瘀、營養(yǎng)細胞、醒腦開竅、西藥抗感染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也幫助患者成功化解了危機,順利康復出院。
使用中醫(yī)針灸對患者進行強化救治在臨床上效果理想
藍十字ICU有一項特色,就是將傳統(tǒng)的針灸、頭皮針、中藥等運用于ICU的強化救治中,起到了良好的臨床效果,救回了很多腦干出血、腦梗、肺部感染、氣管切開、上著呼吸機的患者,還成功促醒多名植物人狀態(tài)患者。這些“秘密武器”的成功使用,多次讓ICU的勇士們在與死神的博弈中取得勝利!
為“浙江好人”,她把營養(yǎng)滋補品全貢獻了
李魯萍團隊曾經(jīng)在幾年前成功救治過榮獲“浙江好人”稱號的鄭昌根。他有很多基礎疾病:高位截癱近40年、肺部感染、II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綜合癥、體位性低血壓、自主性高血壓、兩側(cè)腔隙性腦梗塞、右冠狀動脈病(ST度輕度抬高)等等,也正因如此,鄭昌根的慈善事跡更加彌足珍貴,也深深感動了李魯萍。
2015年,鄭昌根在李魯萍團隊的成功救治后康復出院
2017年初,鄭昌根因感冒引起肺部感染加重,心塞、阻塞性肺炎、氧飽和度低、血壓非常不穩(wěn)定,在危急之際,他點名要繼續(xù)到上海藍十字找李魯萍主任,他深知只有李魯萍可以幫他戰(zhàn)勝死神。剛進醫(yī)院時,鄭昌根因為高位截癱,導致咳嗽反應差,而肺部感染,不及時吸出痰又很危險,要考慮使用纖支鏡這個法寶了。但是否要為他切開氣管上呼吸機,李魯萍有些猶豫,因為鄭昌根不想切開氣管。于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李魯萍主任把風險留給了自己,把人性化的關懷留給了患者,沒有切氣管,給自己增加了更大的工作量和難度。好在,李魯萍的高超技術和自信帶來的勇氣又一次幸運地使鄭昌根的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2017年,鄭昌根在危急時刻再一次選擇了李魯萍主任
監(jiān)護救治鄭昌根這樣的患者,李魯萍坦承“壓力非常大”,盡管鄭昌根病情十分的危重,可是有很多理由讓搶救不允許失敗。如履薄冰之下,李魯萍如以往那樣盡心盡力,還給自己的工作加碼。
救治鄭昌根期間,每天一早五點鐘,李魯萍就在家里的廚房忙開了:西洋參、海參、三七粉、鮮魚、鮮雞 ······ 原本是家人給李魯萍滋補身體用的營養(yǎng)品,她全貢獻了出來,親自熬制、烹飪,小心地裝進保溫瓶,帶到病房,像侍奉親人那樣給鄭昌根送去、喂下。“鄭昌根的肺病需要大量補充營養(yǎng),身邊又沒有親人,我這樣做才能確保萬無一失。”李魯萍憑借對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和無比敬業(yè)的精神,使鄭昌根又一次康復出院了。勝利的天平再次向ICU的勇士們傾斜。
進修MBA管理學知識運用到工作中
李魯萍主任是個閑不住的大忙人,她習慣于在第一線觀察每一位患者,熟悉每一位患者,對他們的每個指標了如指掌。偶爾在ICU不太忙的時候,她還會去其他病區(qū)幫忙,自己找活干。有個八十多歲的大面積腦梗病人,腿部壓瘡造成浮腫,經(jīng)過她的護理,腿部壓瘡好轉(zhuǎn)、消腫了。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努力救活患者,是李魯萍最快樂的事。
雖然她看上去柔弱,卻蘊藏著驚人的能量。雖然已經(jīng)不再年輕,卻充滿活力,保持著旺盛的學習力和對巨大困難的挑戰(zhàn)精神。多年來,她參加了近萬次的重危患者的搶救,堅持帶教、監(jiān)督,培養(yǎng)了一批骨干,還運用在交通大學安泰學院進修MBA管理學的知識,幫助ICU成為藍十字腦科醫(yī)院常年的先進集體。李魯萍主任說:“這也要靠與神經(jīng)外科的默契配合,一支團結的隊伍才能打好勝仗。”
忙碌半天,李魯萍主任終于可以吃一頓簡單的午飯
李魯萍主任(右三)領取上海市社會醫(yī)療機構2015~2016年度“優(yōu)秀科室”牌匾
現(xiàn)在,ICU的“秘密武器”已經(jīng)充分展現(xiàn)了,那就是:服務、技術、人文關懷。能夠一次次取得對危重病人搶救的勝利,從來不是偶然的幸運。藍十字ICU的勇士們,正運用這些武器、踩著救護車的蜂鳴聲,前進在搶救生命的通道上!
此文章僅作為臨床學術研究、學術交流使用!
上一篇:不負生命,不辱使命|上海藍十字腦科醫(yī)院成功完成一例難治性癲癇手術 下一篇:精湛醫(yī)術巧解罕見病例難題 余志良主任屢退患者紅包揚美德以黨建為引領,以文化鑄醫(yī)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