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顳肌貼敷術?
顳肌貼敷術是把顱外血供豐富的肌肉等組織,帖敷在顱內的腦組織表面,隨著時間的延長,腦組織會從這些組織上自動吸引血管,與皮層血管形成一些自發(fā)的吻合,通過顱外的血運重建到顱內,以緩解腦組織供血不足。通過此建立,由腦外正常血管向顱內供血作用的通道,從而改善腦內的血流,腦內血流改善之后,對煙霧狀血管的需求會逐漸減少,從而會降低腦出血的發(fā)生,也減少腦出血的風險,改善患者的愈后。與搭橋術比較,效果會比較直接,帖敷上以后,大概需要到三個月到半年,才會新生一些血管,那么隨著時間的延長,新生的血管會逐步增加,一般來說,病人年齡越年輕,效果越好,五六十歲的老年人,帖敷的效果就比較差,特別是兒童,由于血管非常纖細,直接搭橋難度比較大,所以很多兒童,多采取直接做一個顳肌貼敷術,隨著時間的延長,它會形成很多血管,達到一個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 顳肌部位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6B病區(qū)主任潘仁龍教授解析,顳肌貼敷術屬于間接血管重建的一種手術。優(yōu)點在于,對供血血管及手術器械要求簡單,手術創(chuàng)傷小,時間短,避免了直接血管吻合術的并發(fā)癥等。其機制是,通過顳淺動脈及顳肌表面的血管,與腦表面的血管建立側枝循環(huán),直接向缺血腦組織供血,增加血流量,減少神經(jīng)功能缺損,降低再梗死的發(fā)生幾率。
適應癥為:煙霧病(尤其是兒童煙霧病),動脈炎導致的腦缺血,大腦中動脈閉塞,大面積腦梗塞。

▲ 腦動脈如同水渠灌溉般,既要“防澇”(出血)又要“防旱”(缺血)
他頭暈記憶力下降 疑患阿爾茲海默癥
今年65歲的男性患者胡某(化名),于三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頭暈癥狀,當時并沒有太在意,可記憶力隨后幾天不斷下降,家人都以為他患了阿爾茲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癥)。
近期,因頭暈不適感持續(xù),前往上海某醫(yī)院就診檢查。行頭顱CT發(fā)現(xiàn):1. 兩側半卵圓中心區(qū)及基底節(jié)區(qū)多發(fā)腔隙性腦梗塞;2. 左小腦及右側基底節(jié)區(qū)斑片軟化灶;門診擬以“頸內動脈狹窄、腦梗死”收入。治療一個月后無明顯改善。為求進一步治療,9月中旬胡夫人陪同患者胡某慕名轉往上海藍十字腦科醫(yī)院,由6B神經(jīng)外科潘仁龍主任接診。
經(jīng)仔細查體后,潘仁龍診斷為:頸內動脈狹窄、腔隙性腦梗死、大腦中動脈狹窄、大腦后動脈狹窄、冠狀動脈支架植入后狀態(tài)、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
在潘仁龍、吳志群及黃秀夫三位醫(yī)生會診下,基于患者近半個月主訴有頭暈,偶有行走不穩(wěn),頭暈癥狀明顯,次數(shù)較前明顯增加。9月16日CT頭顱CTA+CTP 示病患右側大腦中動脈M1段、左側大腦后動脈多處狹窄,右側大腦中動脈中央、遠端分支明顯稀疏、減少等;考慮心臟支架術后狀態(tài),基礎性疾病較多,顱內多發(fā)血管性狹窄,行血管搭橋手術風險較高,建議行顳肌貼敷術,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建議盡早手術治療。
9月25日,在征得病患家屬同意下,潘仁龍醫(yī)療團隊為病患胡某在全麻下行顳肌貼敷術。

▲ 吳治群博士(中)正在手術
在潘仁龍主任指導下,由留德博士吳治群醫(yī)生主刀,黃秀夫醫(yī)生I助,經(jīng)過近六小時手術順利完成,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無;病理標本:無;50毫升失血量/未輸血。
手術后一天,患者胡某蘇醒,頭腦清醒,并能下地走動。

▲ 手術前

▲ 手術后

▲ 潘仁龍主任術后看望胡某
10月8日,雙節(jié)的最后一天,患者神志清,精神佳,眼球各向活動好,伸舌居中,張口、鼓腮、吹起動作可,雙肺呼吸音清,四肢肌張力正常,雙側巴氏征未引出。基于患者恢復可,予以辦理出院。
當天,患者胡某在胡夫人的陪同下,對潘仁龍醫(yī)生團隊及護士們表示感謝,順利出院。
此文章僅作為臨床學術研究、學術交流使用!
上一篇:醫(yī)學前沿 | 四旬女子頭痛嘔吐竟是顱內巨大膠質瘤 神經(jīng)外科沈建康教授順利切除 下一篇:長在腦子里的淋巴瘤少見又兇險 放療專家王曉東:宜早診斷早治療
10月16日下午,CDQI國家標準化心臟康復中心認證專家組蒞臨上海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