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硬化即頸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內脂質物質在血管壁上堆積,使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管腔縮小,由于外觀呈黃色粥樣,因此稱為動脈粥樣硬化,與老年人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密切相關。
頸動脈硬化癥狀自測
頸動脈硬化的癥狀主要取決于管腔狹窄程度及斑塊的性質。根據(jù)是否產生相關的腦缺血癥狀,分為有癥狀性和無癥狀性兩大類:
頸動脈硬化癥狀發(fā)作時間短且會自行緩解消失極易忽視,無癥狀頸動脈硬化患者甚至不會有明顯癥狀發(fā)作,很多患者由此延誤了病情,為此,醫(yī)學界總結出頸動脈硬化高危人群,提倡定期積極檢查,預防疾病發(fā)生。
頸動脈硬化高危人群
1、反復發(fā)作TIA:反復出現(xiàn)一側肢體無力或面部麻木,言語不清,一般在24小時內恢復者。
2、頭暈,已除外椎基動脈供血不足者。
3、有多年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
4、頭顱CT或MRI提示有腦梗塞患者。
腦組織85%的血液由左右兩側頸動脈供給,重度頸動脈硬化患者,2年內腦缺血發(fā)生率高達26%以上;醫(yī)學統(tǒng)計60%以上的腦梗塞是由于頸動脈硬化造成,嚴重的腦梗塞可導致殘疾甚至死亡。
1次精準檢查>10次盲目治療
1.頸部血管B超及TCD檢查:可了解頸動脈椎動脈顱外段及顱內血管有無狹窄、狹窄程度及血流速度,其準確率較高。
2、頭顱CT或MRI檢查:排查是否有腦部梗塞灶,顯示流空的病變血管,輔助確定病況嚴重性,方便制定治療方案。
3、腦血管造影DSA:本病唯一可靠診斷依據(jù),通過對雙側頸總動脈造影可了解頸動脈有無狹窄,狹窄的長度,狹窄率及血管直徑的大小。
堅定信念、凝聚共識,全力推動脫籌任務圓滿完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