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D)是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進展性神經系統(tǒng)變性疾病。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發(fā)病率為1.7%(參考文獻: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18年第17(9): 第675頁-678頁),據(jù)此推算,目前國內帕金森病患者已經超過250萬名,每年新增病例10萬人。權威機構預測,到2030年,我國帕金森患者數(shù)量將突破500萬人,防控形勢嚴峻,需引起高度關注!
中老年健康第三大“殺手”
目前醫(yī)學界普遍認為,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和紋狀體中的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經元的變性,由此而引起紋狀體DA含量減少而致病。導致這一病理改變的確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年齡老化、氧化應激等均可能參與PD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過程。
由于帕金森病具有發(fā)病率高、臨床癥狀復雜多樣、難治療好等特點,現(xiàn)如今,其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病、腫瘤之后,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殺手”。
帕金森病呈隱襲性發(fā)病,慢性進展性病程。震顫、強直、運動障礙與姿勢和平衡障礙為其主要表現(xiàn)。帕金森病首發(fā)癥狀依次為震顫(70.5%)、強直或動作緩慢(19.7%)、失靈巧和(或)寫字障礙(12.6%)、步態(tài)障礙(11.5%)、肌痛痙攣和疼痛(8.2%)、精神障礙如抑郁和緊張等(4.4%)、語言障礙(3.8%)、全身乏力和肌無力(2.7%)、流口水和面具臉(各1.6%)。(源自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支持、帕友網(wǎng)匯編的《抗帕百問》)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帕金森病的分級方法稱為hoehn-Yahr分級,各階段的定義是:
Ⅰ期:單側身體受影響,功能減退很小或沒有減退。
Ⅱ期:身體雙側或中線受影響,但沒有平衡功能障礙。
Ⅲ期:受損害的第一個癥狀是直立位反射,當轉動身體時出現(xiàn)明顯的站立不穩(wěn)或當患者于兩腳并立,身體被推動時不能保持平衡。功能方面,患者的活動稍受影響,有某些工作能力的損害,但患者能完全過獨立生活。
Ⅳ期:嚴重的無活動能力,但患者仍可自己走路和站立。
Ⅴ期:除非得到幫助外,只能臥床或坐輪椅。
帕金森病從Ⅰ期到Ⅲ期,疾病進展相對緩慢,是治療的黃金時期。錯過上述較佳的治療時期,病情會急劇加重,并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專病門診助力“抗帕”規(guī)范診療
目前國際上對于帕金森病治療,公認有三大目標,即控制運動癥狀、預防運動并發(fā)癥和改善非運動癥狀。帕金森病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運動療法、心理疏導及照料護理等。通過積極治療,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癥狀,并提高和維持其較高的生活質量。
▲ 我院專家劉偉欽為帕金森病患者手術
值得注意的是,帕金森病的治療強調的是及時和規(guī)范。然而在現(xiàn)實中,常有患者因不規(guī)范治療而遇到各種誤區(qū),比如癥狀剛有改善就擅自停藥,結果導致病情惡化或產生嚴重副作用等。上海藍十字腦科醫(yī)院帕金森病專病門診的開設,將有助于患者接受規(guī)范的、長期的疾病治療和管理,對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專病門診由有著多年豐富臨床經驗的功能神經外科專家劉偉欽領銜,多位國內腦科疾病專家、教授提供技術支持,組成專業(yè)治療團隊,為每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實行一對一病情診斷,制定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專病門診診療范圍涵蓋:帕金森、帕金森病、帕金森癥、帕金森綜合癥,帕金森病晚期并發(fā)的損傷、感染、心理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特發(fā)性震顫、扭轉痙攣、痙攣性斜頸、肝豆狀核變性、梅杰綜合征、藥物難治性癲癇、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癌痛、抽動穢語綜合癥、強迫癥、抑郁癥及藥物依賴性疾病。
▲ 我院現(xiàn)有的先進診療設備
同時,藍十字腦科醫(yī)院擁有領先的現(xiàn)代化腦科疾病診療設備,包括:飛利浦全數(shù)字Ingenia 3.0T及1.5TMRI、超高端128排256層iCT、雙C臂DSA、DR、彩超、高壓氧艙群、全數(shù)字化Hybrid-OR復合手術室、美國尼高力神經電生理監(jiān)測系統(tǒng)等,將為帕金森病患者的疾病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幫助。
小貼士
為進一步減輕帕金森患者的醫(yī)療費用負擔,自2018年4月1日起,腦起搏器(DBS)正式納入上海市基本醫(yī)療保險支付!本市參保人員安裝腦起搏器實行定額支付。其中,單通道腦起搏器最高支付標準為3萬元、雙通道腦起搏器最高支付標準為5萬元。
上一篇:我院開設睡眠障礙專病門診:改善睡眠,讓你輕松入睡 下一篇:滬豫醫(yī)療考察團蒞臨我院考察指導工作初秋時節(jié)暑濕之氣尚存,但秋季特有的燥邪已悄然滋長。上海藍十字...【詳細】